浏览量:485 发布时间:2024-09-05
对于深陷担保链4年多的温州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下称吉尔达鞋业)而言,今年春节后将不再受困于担保链的泥淖,重获新生。
一年前,我市相关部门对吉尔达鞋业启动“预重整”机制,本月8日,温州中院裁定批准其重整计划。
近日,战略投资人温州维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维度投资)全面接管吉尔达鞋业,春节后复工,该公司将全面主导吉尔达鞋业的经营战略,包括吉尔达鞋业原老板余进华在内的高管团队,仍会留在新生后的吉尔达鞋业,负责经营管理。
深陷担保链,吉尔达鞋业4年未“冲”出危局
创立于1991年的吉尔达鞋业,是温州较早出名的民营鞋企之一,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曾连续五届获得“中国真皮鞋王”称号。
然而,发展蒸蒸日上的吉尔达鞋业,没有躲过2011年的民间借贷风波。2013年,吉尔达鞋业陷入担保链危机,公司资金严重不足,生产经营也陷入困境。
吉尔达鞋业为多家中小型企业担保融资,而这些中小型企业资不抵债,吉尔达鞋业需承担担保连带责任。来自温州中院一份公开信息显示,吉尔达鞋业账面负债6.83亿元,涉及15家银行及十余家担保企业。
温州市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说,吉尔达鞋业自身主业经营并没有问题,每年创税还有1500多万元,只是受担保链拖累,资金链出现问题。
正是吉尔达鞋业的主业——制鞋还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利税,2013年11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将该公司列入重点帮扶解困企业之列。
相关知情人透露,2013年以来,吉尔达鞋业也一直在努力摆脱困境,但其背负的担保链包袱太重,一直未能“冲”出危局。
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吉尔达鞋业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
启动预重整,帮助陷入困境企业获得新生
市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说,吉尔达鞋业的债权人大部分是金融机构,而且其担保的企业大多破产清算,为其担保的企业不少是我市知名企业,一旦按日常涉险企业的重整方案实施,可能无法实现重整,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清算。“吉尔达鞋业的品牌知名度较高,主业盈利能力仍比较强,进行破产清算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2017年2月24日,市政府决定对吉尔达鞋业创新启动预重整机制。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被委任为吉尔达鞋业预重整管理人。所谓预重整,是指当事人在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之前就重整事项进行谈判并达成重整计划草案的一种困境企业拯救机制。
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会议主席瞿韶军介绍,预重整机制打破了原有破产法理念,让困境企业与债权人自主协商,通过再建型债务清理实现企业重生;同时,预重整机制也将传统重整程序中的重整计划制定、表决及债务人信息披露等核心步骤,移至正式的司法程序开始之前。
瞿韶军称,预重整机制的实施,在我国破产法中并没有条文可参照,在国内可借鉴的案例也寥寥无几,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其破产法中是有相应条文的,也有不少案例,这次吉尔达鞋业的预重整吸纳了国外的一些经验,然后进行创新。
经过近10个月的努力,吉尔达鞋业于2017年12月18日向温州中院申请重整。
今年2月8日,温州中院裁定批准吉尔达鞋业的重整计划。这预示着吉尔达鞋业的重整终结,接下来进入重整执行期。
“只用50天时间,吉尔达鞋业的重整计划就获法院裁定批准,这都是采取预重整机制的结果,也使该公司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新生。”瞿韶军说,战略投资人已于近日全面接管吉尔达鞋业的股份,春节后战略投资人将会注资,帮助吉尔达鞋业获得新生。
预重整过程,每个环节有法可依,涌现多项创新之举
在对吉尔达鞋业启动预重整机制时,预重整管理人计划在9个月内让吉尔达鞋业获得新生。最终,用了近一年才实现。
在瞿韶军看来,吉尔达鞋业预重整周期变长,主要是其中有不少环节需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每一环都要做到位,不然随处都有可能导致预重整失败,无法让吉尔达鞋业获得新生。
回看吉尔达鞋业的整个预重整之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受到了政府部门及各方的重视和支持,其中多个关键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置。比如预重整管理人在查验吉尔达鞋业债务与资产时,发现该公司在广东中山有一笔房地产投资,股权价值还有8000万元左右,如果处置不好这笔股权,预重整方案将无法施行下去。
“我们与债权人展开协商,制定出可行性方案,程序复杂,花费的时间比预期的长,还好最终实现中山这笔股权如期拍卖出去。”瞿韶军说。据了解,这也是我市民企股权成功拍卖的首例。
由于吉尔达鞋业的债权人以金融机构为主,各个金融机构均担心债权利益受损,如果整体债权重整方案得不到各方认可,很有可能前功尽弃。因此,预重整管理人又根据银监会相关规定,创新性地成立了金融债权人会议,通过该项会议,将相应情况说透,相应方案得到整体债权人认可。
瞿韶军透露,一开始不少金融债权人并不理解预重整中出台的相应方案,担心管理人偏袒吉尔达鞋业,其债权受到损害,最终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这些金融债权人的总行解释情况。
从目前来看,对吉尔达鞋业施行预重整机制,如果没有“府院联动机制”,也有可能会不成功。在预重整期间,不仅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出面协调政策,市中院也成立专门小组,与政府及管理人对接,并将实施相应方案中遇到的法律与程序问题,快速地向省高院汇报,使吉尔达鞋业的预重整事宜获到了司法部门的整体认可。
瞿韶军说,由于预重整期间就出台了一份《重整计划(草案)》,并提前提交给债权人,这样相应债权人对整体方案有充裕的审查时间,在正式表决相应方案时也会变得更快。
正因预重整实施过程中每一环均有法可依,使债权人最终在表决重整方案时,以88.37%赞成获得通过。根据规定,债权人表决重整方案,要获2/3的债权人赞成。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重整成功的企业,重整方案获得债权人近9成赞成是很少见的。
预重整成功,债权人受益,吉尔达鞋业进入重整执行期
根据吉尔达鞋业的重整方案,供应商、内部员工等方面的债权获得了100%的偿还,而作为债务重头的金融债权,相应金融债权人最终获得的清偿比例也远高于3%左右的预期。
瞿韶军说,接下来的一年是吉尔达鞋业的重整执行期,预重整管理人仍会监管吉尔达鞋业的债务清偿、战略投资人的后续投入等事宜。
目前,吉尔达鞋业原老板余进华等股东,均已将相应股权转给维度投资,维度投资也专门成立公司参与到吉尔达鞋业的经营管理。据了解,维度投资拿出了其中15%股权,对余进华等高管团队进行激励,以使吉尔达鞋业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瞿韶军预计,维度投资对吉尔达鞋业的整体投入将超过1亿元。
市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透露,随着吉尔达鞋业预重整的成功,不少涉险企业也有意采取预重整机制,以获取新生,我市将谨慎筛选适合的涉险企业启动预重整机制。
瞿韶军认为,吉尔达鞋业能成功实施预重整机制,主要是这家企业陷入担保链危机后,并没有转移资产,也没有逃废债,预重整期间也未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债务,而是努力经营企业,“冲”出危局。“今后政府部门对涉险企业启动预重整机制,要做好前期的尽调,以免帮扶了那些不该帮扶的涉险企业。”
瞿韶军坦言,在为吉尔达鞋业引进战略投资人时,并没有考虑同行业企业,而是选择一家投资机构,主要想通过预重整机制,激活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