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

平泉重庆借鉴“个人破产制度”巧结系列借贷案

浏览量:500 发布时间:2024-12-16

 本报讯 (记者  陈小康)债务人资不抵债且已退休,妻子不承认共同债务,多名债权人诉求各异,并对债务人采取过激行为,看似无解的困局,因法院开创性借鉴国外“个人破产”制度,而通过调解一次性解决了多个债权债务问题。近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集中审理了王明仲等5人与韩某、任某民间借贷纠纷系列案件,通过借鉴“个人破产”制度,巧解8起借贷案中的审执死结。

  记者从重庆三中院了解到,韩某、任某系夫妻。2012年至2013年韩某以个人名义向王明仲等5人借款120万元,之后韩某将借款转借给李某,而李某因诈骗罪被追诉。王明仲等5人担心借款收不回来,遂于2013年10月21日起诉至重庆市武隆县人民法院。一审法院判决韩某、任某共同偿还120万元的本金和利息。任某以上述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上诉至重庆三中院。

  二审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另有3人也曾借钱给韩某,并已经法院生效判决确认,8起案件的债权本金及利息共190余万元。而韩某除退休金外无其他现金可供偿债,且短期内也不可能从李某处追回借款。其妻子任某以韩某对外借款时不知情,且借款没有用于家庭共同开支为由,坚持认为借款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不同意偿还。债权人为追回欠款,情绪激动,曾采用尾随跟踪、围堵等过激方式。法官经过调查后认为,韩某、任某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一旦任某的主张成立,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将进一步缩水,债权人将面临债权难以兑现问题。

  二审法院认为,维持原判虽于法有据,但可能会造成双方关系破裂,同时存在执行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纠纷。经法官分析发现,8起案件的债权人均是债务人的亲朋好友,具备调解的感情基础。韩某虽已退休,但名下有多处房产,具备调解的经济基础。经多次与任某沟通,最终任某同意调解并愿意拿出全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债务。承办法官联系到3名案外人,从早日兑现的角度阐明执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最终3名案外人自愿放弃执行生效判决,同意参与调解分配。

  至此,该案关键问题已经得以解决。考虑到直接拍卖房产时间长、成本高,而且容易导致财产价值被低估,而本案债权人多,需求各异,有的债权人愿意接受以物抵债的情形。在征得各方同意后,重庆三中院借鉴国外个人破产制度的处理方法,提出将债务人资产“打包”,并制作资产清单,由债权人与债务人共同就资产进行价格评估,磋商处置方案,并对部分债务进行豁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成了债权人按借款本金比例受偿,债务人以物抵债,债权人之间相互归补的协议,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了多个债权债务问题。

  承办法官表示,我国法律虽无 “个人破产”规定,在调解中仍可以借鉴该制度,但需事先取得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同意,并向各方充分释明可能会导致的各种法律后果。在资产评估、资产分配、债务豁免等环节,应充分保障各方的参与权,确保各方诉求都能够得到有效表达。在制定资产分配方案时,要详细了解各方债权人对不同资产的需求,根据需求对资产进行合理分配,减少资产变现环节,确保债权人能得到有效清偿。

(人民法院报2017年6月13日)

 


上一篇: 平泉全国部分法院破产重整工作座谈会召开

下一篇: 平泉首部破产重整纪实大片周日央视开播啦

Powered by YUNUCMS 1.1.9 ©2008-2019 www.yunucms.com
网站首页 产品展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